密乘佛學會
Vajrayana Buddhism Association
前言
8
第一章 《聖入無分別總持經》之梵文原本與藏、漢文譯本
第一節:《聖入無分別總持經》之梵文原本
28
(一)吉爾吉特本
29
(二)尼泊爾本
30
第二節:《聖入無分別總持經》之藏譯本
33
第三節:《聖入無分別總持經》之漢釋本
45
第二章 後世論師對《聖入無分別總持經》之解讀
第一節:安慧造《唯識三十論疏》
54
第二節:敦煌伯希和藏文卷 116號
58
第三節:蓮花戒造《修習次第》
60
第四節:無垢友造《頓入無分別修習義》
64
第五節:努它繯撲y《禪定目炬》
67
第六節:《聖般若波羅蜜多八千頌細疏最上心髓》
74
第七節:阿底峽造《菩提道燈論》
77
第八節:宗喀巴大師所造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
79
第九節:不敗尊者造《辨法法性論釋論》
82
第三章 《聖入無分別總持經》於大乘佛教史上的地位
86
第一節:中觀與瑜伽行
88
第二節:兩系瑜伽行
95
第三節:真諦與安慧
99
第四節:彌勒「古學」與唯識「今學」
102
第五節:瑜伽行中觀
116
第六節:有關「彌勒五論」
124
(一)漢傳「彌勒五論」
126
(二)藏傳「彌勒五論」
131
第七節:小結
137
第四章 《聖入無分別總持經》梵本及藏譯、漢譯對勘
140
附:梵、藏、漢辭匯對照表
204
第五章 《聖入無分別總持經》導論及經文結構
218
第一節:彌勒「離相四加行」
第二節:龍樹「四重緣起」
222
(一)業因緣起
223
(二)相依緣起
(三)相對緣起
224
(四)相礙緣起
226
第三節:「不遣餘外」與中道
228
第四節:如來藏藏識
232
第五節:經文結構
237
(一)說入無分別觀修次第
238
(二)說「無分別」之定義
242
(三)後分
245
第六章 《聖入無分別總持經》疏
248
第七章 由彌勒瑜伽行與甯瑪派修證說「入無分別」
270
第一節:彌勒瑜伽行
(一)彌勒瑜伽行的內容
275
(二)彌勒瑜伽行的修習
286
第二節:離相加行四位與四正加行
294
第三節:瑜伽行止觀修習
(一)唯識古學與今學
313
(二)由《入楞伽經》說止觀修習
317
(三)由《解深密經》說止觀修習
325
第四節:甯瑪派修習
(一)三法門與三瑜伽
328
(二)念修四支與五道
334
(三)甯瑪派止觀
343
第五節:說「入無分別」
(一)分別與無分別
347
(二)入無分別
352
第六節:餘說
359
後記
364
徵引書目
368
附錄:
1 藏譯本《聖入無分別總持經》
(北京版《西藏大藏經》no. 810)
401
2 敦煌本《佛說入無分別總持經》一卷
(北京國家圖書館藏)
411